個人今年非常有幸能夠觀賞音契管弦樂團及合唱團在國家音樂廳所演出的兩場風格迴異的音樂會 ,分別是上半年「莊嚴的共鳴」以及下半年的「舞後無痕」。如果前者像是參加了一場神聖莊嚴 的彌撒,引人進入心靈洗滌的默想中,後者則如同觀看了一齣張力十足的戲劇,讓人迴盪在激情 過後的反思裡,這或許正是作曲者及演出者想要留在觀眾心中的痕跡吧。

「舞後無痕」音樂會的上半場演出內容是俄國作曲家葛拉祖諾夫(Alexander Glazunov)的第 4 號交 響曲(Symphony No. 4),根據節目手冊的介紹,這個涵蓋 3 個樂章的作品,充分表現作曲家個人化 、自由風、自我主觀的印象,同時也包含著濃濃的俄羅斯民族風情。從樂曲一開始以木管樂器演 奏出主旋律之後,再由絃樂器編織出悠揚婉轉的聲音線條,似在抒發一種對故鄉的懷念之情,我 個人則是很快地感受出一種來自遙遠而陌生國度的浪漫風情,一時之間讓同時身為古典音樂樂迷 及星際大戰影迷的我而言有些迷濛,彷彿就置身於千萬光年之外不知名的銀河系星球上。

尤其當音樂進入快板樂章之後,發展出一種中亞細亞草原的風格,同時也不時出現木管樂器雙重 奏的狀況,腦海不免聯想到年輕的天行者安納金(Anakin)與曾貴為女王的參議員阿蜜德拉 (Amidela) ,浪漫地一同在寬廣開闊的草原中騎乘奔馳而嬉鬧遊戲,此時絃樂器輕快地的撥弄琴絃,正像是 為熱戀中的這對情侶增添更多的情愫。直到最後所有的樂器一起加入並愈加急速將旋律向前推進 ,當定音鼓滾動般地敲奏及完滿地環抱收尾聲中,才又將我拉回到現代。音樂會的下半場的開場 曲目為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所創作之《康地德》序曲(Overture to Candide),本曲一開始就充 滿活力的各式樂聲,並且以極其輕快跳躍音符切入,令人忍不住想要手腳跟著節奏打拍子,因為 本曲是改編自伏爾泰Voltaire《康地德》音樂劇的序曲,包含了劇中數段不同 旋律而串接在一起,故整體的音樂元素豐富而多元。在其中幾段重複演奏的 片段中,我特別留意到高音短笛的運用,更增添了音樂的跳動及戲謔性,正 好像是一群市井小民在熱鬧市集中歡樂地跳著舞,如果知道伯恩斯坦也創作 了另一部膾炙人口的音樂歌舞劇「西城故事」,則不難聯想作曲家對於此類 群眾共舞場景的創作功力,也難怪2008年美國紐約交響樂團到北韓破冰之旅 的音樂會上,也選擇了這首輕快的樂曲來鼓動人們撤去心中層層的圍籬。

當人提到圓舞曲時,很自然會浮現出小約翰史特勞斯(Johann Strauss)所創作那 些高貴優雅的華爾滋旋律,可是拉威爾(Maurice Ravel)的圓舞曲(La Valse)卻呈現出一種異於傳統的 風情。由於作曲家親身經歷了一次世界大戰的洗禮,體會到戰爭對文明所造成的摧殘,也因此當 音樂安靜地從低音的樂器導入,再逐漸加入其他樂器來豐富音樂的內涵時,似在 表達那些原本美好的事物,例如華美樂團及舞曲,慢慢地從廢墟中重新被建立起 來。在樂曲中段演出的部分,出現了我們慣常熟悉的三拍子華爾滋,好像回到拉 威爾在樂譜上所註記之1855年維也納的皇家大廳,皇家貴族們在懸掛五彩繽紛的 吊燈下翩然起舞。然而就在人們緬懷過去的歌舞昇平的記憶時,悠閒的樂音卻不 時被打擊樂所製造出的音效所震撼,在音樂進入尾聲前,雖然仍可聽到主旋律試 圖維持優美的姿態,但畢竟再也禁不起一而再的衝擊,至終全曲在無奈中戛然而 止。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人們是否可以從拉威爾音樂中學習到珍惜身邊美好但脆弱的事物嗎?

音契音樂會背後的靈魂人物,當然不能忘了金希文老師,此次演出壓軸的曲目包涵了金老師最新 的作品「舞後無痕」的前兩部:「踩夢」與「馭海」,再加上16年前所創作之第 2 號交響曲第 3 樂章「痕跡」。為了讓聽眾們較為容易瞭解樂曲及詩劇的內涵,金老師特地安排在演奏兩部作品 前,請擔綱演出女高音的陳美玲老師及男中音的林中光老師分享他們如何詮釋及演練的心得,其 中陳美玲老師特別提到人聲運用,在金希文老師的創作下,她也成了聲音劇場的一部分。的確, 在接下來的演出中,經由樂曲呈現出的風貌,我感受到一場對比極強的戲劇性效果。

首先在「踩夢」的樂章開始,由長笛導入弦樂器聲中,雙人的聲音似如踏著踤步式的舞蹈,女聲 是激情無比的浪漫築夢家,看到是遠方明亮開闊的山川美景,而男聲卻是冷靜收歛的現實主義者 ,所見不過是幽暗漆黑的灰白荒地,兩者共舞卻步伐不一,不甚和諧的音樂編排也呼應著這種微 妙的關係。其中人聲的部分,許多的片段忽而用朗頌的方式,忽而又改以歌誦來表達詩詞的意境 ,應證了陳美玲老師先前對人聲劇場的體會。最後在「馭海」的樂章中,作曲者把夢想家帶入一 種想要駕馭大海的意念裡,想像在平靜的海如同清澈的舞池,可以施展其虛幻與魔術般的舞技。 可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大海中藏著多少的暗潮和奪命的漩渦,豈是輕易可被征服。最後樂團奏 出海水拍打敲擊沙灘的音效,並在窸窸窣窣的聲音中,把所有的虛幻都一同捲走並消失在泡沫中 ,畢竟有誰能夠駕馭大海,誰又能在沙灘下留下永久的痕跡呢?

音樂會的最後一首曲子為「痕跡」,其中最為壯觀震撼的片段當推人子背負著沈重的十字架,在 流著鮮血所開出的軌跡中,引著人們從黑暗走向黎明,在年輕時金老師沸騰的情感與大膽開放的 音符下,實讓人深刻領悟到音樂從如同死陰幽谷般的深沈,轉變成慈繩愛索般的柔和,在樂音停 止之際,腦中仍反覆思想這一幕幕經典的畫面。而安可曲選擇了最雋永的詩歌「聖哉三一頌」則 巧妙地回應了「無痕」,因為只有永恆存在的上主,才能長久地在人們心中留下愛的痕跡。

聽完了全場音樂會之後,不免期待著下次能夠再繼續聆賞「舞後無痕」尚未推出的第三、四樂章 ,相信屆時又會是一場撼動思緒的心靈饗宴。


綱要:
一、引言
二、美是什麼? 美的定義
三、從孔子的音樂思想探討什麼是美
四、從基督教信仰看美的意涵
五、結語

一、引言

「美」是什麼?這是一個非常深奧又龐大,更是複雜的不得了的問題。在大學三年級時,生平第一次接觸到美學的課題,幸運的是碰到一位博學多聞的劉燕當教授,啟迪了筆者非常多的思考 空間,更將筆者的人文視野開展了許多,使得筆者的注意焦點不只是集中在音樂這個藝術形式上,而 是擴大到繪畫、雕刻、建築、戲劇、電影、舞蹈、文學等等的各類型的藝術形式中,二年的美學理論 訓練,獲益良多。但是,這所有的研究都離不開傳統的美學範疇,其中更是包括了宗教的、道德的規 範在其中,因此視野是開展了,也幫助了筆者的演奏,使筆者的音樂多了些許成熟及較深刻的內涵, 帶給人更多美的感覺,筆者也順理成章的認為,這就是美了!我成熟了!沒有質疑!沒有困擾!只有 單純!只有真誠!這是美!但是美的脆弱!!筆者以為自己懂得美了!

直到16年前成為國中音樂老師,在課堂上被學生質疑,是個不了解學生文化,是個只會沉迷在自己的 時空當中,不食人間煙火的教師時,筆者開始接觸大眾流行音樂,筆者 所有的美學觀、道德觀及信仰觀,嚴重被挑釁!其聲勢之浩大,是難以 想像的!神藉著這個試煉,將筆者的生命撞擊,使筆者開始體驗到一個 生命被破碎,來建造無數個生命的經驗,一粒死了的麥子生出無數子粒 來的經歷。比起耶穌的十架苦刑,筆者的經歷太微不足道, 但是,畢竟 筆者是一個平凡無奇的人,這經歷太犀利,太痛苦了!如今回想起來, 筆者深 切體認到,這就是一個美的展現,因著被擊打,所呈現的美才是 有生命的,是堅強的, 它再不是溫室的花朵,它的純真,它的真誠,是 有內容的,不是空泛的!筆者不禁為著有 此般苦痛而讚美神!!

在真實經驗中經歷美的破碎與重建 , 讓筆者不禁想回到學術理論的世界中,去找尋一些文字的論述, 來印證筆者的經歷是有根據的 , 更想在聖經中找到神學的依據,使筆者不是只能憑經驗來向世人做證 , 而是能從聖經神學的論述找到更紮實的理論支持。於是筆者進入神學院進修,雖然聖經知識極 為貧 乏,卻大膽的選修「系統神學」,為的就是想快快釐清一些觀念, 並且更深入的研究這個偉大的課題 。一年的時間中,除了神學的書籍之外,筆者翻閱了近 二十本的美學著作,囫圇吞棗的結果,的確消 化不良!因此,只能非常粗淺地將所閱讀的 心得與從神學中所領受的教導結合,將筆者的想法做以下 的分享,就教於前輩們。

「美」是什麼?這是一個非常深奧又龐大,更是複雜的不得了的問題。在大學三年級時,生平第一次 接觸到美學的課題,幸運的是碰到一位博學多聞的劉燕當教授,啟迪了筆者非常多的思考空間,更將 筆者的人文視野開展了許多,使得筆者的注意焦點不只是集中在音樂這個藝術形式上,而是擴大到繪 畫、雕刻、建築、戲劇、電影、舞蹈、文學等等的各類型的藝術形式中,二年的美學理論訓練,獲益 良多。

二、美是什麼? 美的定義

誠如上文提到的,「美是什麼?」這是一個複雜的不得了的問題,但是歷史中卻有許多的人絞盡腦汁 想要為這抽象的字詞下一個定義。自從西元一七五O年德國彭甲登(A.G.Baumgarten,1714-1762),見 托爾斯泰「藝術論」 P.13 ,耿濟之譯,或譯鮑姆嘉通,見「西方美學家論美與美感」,朱光潛譯)提出 美學〝Aesthetica〞可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後,二百五十年來,變成了一個謎語,各說各話,各派有各 派的看法。以下列舉幾個筆者個人覺得很有意思的說法,雖然流於斷章取義,但是仍可從中看出些 端倪。(以下文字摘錄自托爾斯泰「藝術論」第二章及朱光潛之「西方美學家論美與美感 」 )

(一) 畢達哥拉斯派認為「美是和諧與比例。」

(二)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Plato,427-347 B.C.)的理論是屬唯心主義的。 認為「美是永恆的。人所創造的美來源於心靈的聰慧和善良。 心靈美與身體美的諧和一致是最美的境界。」

(三) 羅馬新柏拉圖派的創始人和領袖,中世紀宗教神秘主義哲學的 始祖普洛丁(Plotinus,205-270)認為「真善美統一於神,神是美 的來源,心靈的善與美都是為接近神,正因為善和組成真實界 的東西都是從神那裡來的。」

(四) 羅馬基督教神學家聖奧古斯丁(S.A.Augustinus,354-430)的美學觀是 歐洲中世紀初期基督教神學的代表,他的美學思想保存在其懺悔錄中,是屬唯心主義的。他認為 一切美的根源是上帝。

(五) 義大利中世紀末期基督教神學家阿奎那(S.Thomas Aquinas 1226-1274)認為「美有三個要素:第一是一 種完整或完美,凡是不完整的東西就是醜的;其次是適當的比例或和諧;第三是鮮明,所以鮮明 的顏色是公認為美的。」

(六) 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及不可知論者康德(I.Kant,1724-1804)的美學基本立場仍然是唯心主義的。他認 為美是主觀的,是不夾雜任何利害關係,不依賴概念,具有合目的性的形式。

(七) 德國大詩人席勒(J.C.F.Schiller,1759-1805)認為「藝術的目的是美,美的源流是經驗 利益的快樂。所以藝術可名為『遊戲』,卻不是低卑事業的意思,而是生命自身 美的實現之意思,這種生命除美以外,並無別項目的。」

(八) 德國美學家黑格爾(G.W.F.Hegel,1770-1831)在其『美學』一書中 ( 這是他在海德堡大 學和柏林大學任教時的講義,由其學生在其死後整理出版 ) 為美下了一個著名的 定義:「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

(九) 法國大文豪雨果(V.Hugo,1802-1885)認為「從情理上來說,美不過是一種形式,一種表現在它最簡單 的關係中,在它最嚴整的對稱中,在與我們的結構最為親近的和諧中的一種形式。」

三、從孔子的音樂思想探討什麼是美

二千多年以來的中國思想史,以儒家孔孟思想為主軸而發展,而對音樂的看法,更是以孔子的音樂思 想為主流,一般人的觀念中,大部份只知道孔子是一位哲學家、教育家,很少人知道孔子也是位作曲 家、演奏家、音樂教育家及音樂評論家。所以,要探討中國的音樂哲學,一定得研究孔子的音樂思想 。

記錄孔子音樂思想的最重要的一篇文章是「樂記」。「樂記」是中國最古老的音樂哲學的理論論述, 現存的「樂記」並不完整,經過秦史皇的焚書及後世的戰亂,失散了大部份,根據歷史學家的考證, 這篇文字寫成時間應該在戰國末期以前的周朝或東周的時代 ( 公元前三世紀 ) 。後來經過劉向、劉歆 父子的編輯,才是今天所見的「樂記」。「樂記」同時保留在「史記」及「禮記」二書中。「樂記」 的作者一說是公孫尼子,據說他是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說是出於西漢儒者所記。「樂記」原有二十 三篇,現在留下了前十一篇,後面十二篇只剩下篇名,內容已失傳。縱觀整篇「樂記」所論之音樂哲 學是主張以禮樂來正人心,因此中國的音樂和禮儀是不可分的,樂是附帶於禮而見其功用,所以稱「 禮樂」。中國古代禮樂並重,而樂必附於禮,所以孔子很多的音樂主張都是和禮一併提出的。例 如第二篇「樂論篇」,是論樂是和諧,禮是秩序,兩者看來是相反的東西,但樂須得禮以為之節 ,禮也須得樂為之和,兩者相互調劑。禮樂之功,可以治天下,使民無怨無患,兵革五刑不用, 相敬不爭,長幼有序。第三篇「樂禮篇」,言明聖人治天下,必定要制禮作樂。第七篇「樂情篇 」,論樂是通乎人情的,樂主和合,使人相親,禮主別異,使人相敬。禮樂之功,非但可通乎人 情,且可通達鬼神,使天地陰陽協和,生養萬物。由以上諸論可以得知,禮與樂是不分的,音樂 依附於禮儀之中,禮壞則樂崩,為了使禮儀能夠隆重而莊嚴,因此音樂必是以莊重的風格為主, 輕佻鬆散的民歌小調必不適宜用於禮儀之中,從此觀之,音樂之美必以莊嚴為主。其次,孔子很 重視音樂教育,認為高雅之樂音可移風易俗,變化人心。譬如第五篇「樂言篇」言人心隨音樂而 轉移,正樂可以感化人民,邪樂則有害於人民。第六篇「樂象篇」是說聲為樂之形象,基本則在 於德,所以樂又是德之華。第八篇「樂化篇」論樂能感化人,而至於善。以下這段話可說是這種 思想的集大成者:「樂也者,聖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著 其教焉。」 (樂記)音樂是聖人所喜歡的,因其可以改善人心,只有它能深入人心,而容易改革風 俗,所以先世王者特別注意音樂教育。由此觀之,音樂之美必以善為主,不能移風易俗之邪佞之 聲必不美。

從基督徒的信仰角度仔細思考孔子的音樂思想,他的制禮作樂其實是很符合基督信仰的崇拜觀。 史料中顯示他為了要矯正當時乖舛、淫亂之音樂滲入到雅樂中,特別下功夫研究並改正當時的音 樂,使能合乎宗廟祭祀的莊嚴性,同時更要使音樂再上一層樓,達到哲學的境界,那就是「仁」 。如果無仁心,那麼禮樂就徒具虛名了。孔子如此嚴謹地在宗廟祭祀音樂上要求最高境界,吾輩 基督徒又豈可隨便造次地以低俗音樂來敬拜獨一真神,亂了比哲學更高層次的神學原則?孔子「 惡鄭聲 ( 淫亂之聲 ) 之亂雅樂也。」 ( 論語陽貨篇 ) 所以提倡要「放鄭聲」,將鄭聲禁絕。吾 輩基督徒都知道基督信仰的一個重要原則,那就是「分別為聖」,我們是否也應惡「低俗音樂」 之亂「聖樂」,更應好好思量該用什麼形式的音樂來敬拜那偉大奇妙的真神,讓我們的崇拜真正 的「分別為聖」。孔子尚有許多精闢的音樂哲學思想,散見於其他論述之中,限於篇幅無法盡述 。中國之音樂哲學以孔子之音樂思想為主流發展下去,呈現出非常不同於其他民族音樂之音樂美 感,表面上似乎功用性大過於音樂本身的藝術性,其實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因為要能移風易俗、 陶冶人心,提昇精神層次的音樂,必是天人合一的至善至美之極品,其藝術價值絕不可能低下。 如此美善莊嚴之音樂美學觀,吾輩子孫能夠體認的只有少數,甚是可惜!! (下期待續)


每逢12月是音契一年之中最忙碌的月份,今年總共舉辦 六場大型聖誕音樂佈道會,其中兩場在台南聖教會舉行 ,請您邀請在台南的親友(尤其是未信主者)參加。佈 道會是音契的福音使命行動,全體團員約120人皆義務( 無領任何酬勞)投入,觀眾免費入場(台北場需索票 ) 。即便如此,仍需龐大的經費,包括四部往返台北 / 台 南的大型遊覽車、樂器搬運費、海報節目單票券印刷費 宣傳費、行政事務費、錄影錄音......等,初估超過四十萬 元。12月份是基督徒的福音行動月,領人信主非常不容 易,我們必須付出時間、金錢、心力、迫切代禱的代價 ,耐性地陪伴與帶領我們邀請的對象。聖經並沒有說「 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連寡婦都將自己生活所需 的兩個小錢獻上了;若我們清楚蒙恩得救,就當以真實 的行動回應上帝的呼召。末日越來越近,我們還有多少 時間可以蹉跎?當趁白日快做主工。只要是甘心樂意的 獻上,上帝必悅納、動工。

音契時代篇『舞後無痕』音樂會票房收入、演出費支出 .....等,故 9 月收支大幅增加。


1.
千呼萬喚的音契聖誕特別專輯-聖誕時刻,即將於11/25隆重推出,內容包含多首著名聖誕歌曲,以 及動人的詩歌,是您聖誕禮物的最佳選擇。12/31前有推廣優惠價250元
2.
發現未來詩班-從小開始。(音契兒童合唱團先修班“免費體驗”課程!11/18聽力測驗及12/2合唱預 備,還剩兩次,請把握機會)12/16(三)晚上7點音契兒童合唱團招考,歡迎洽林小姐報名!
3.
最近火熱的Facebook,音契也申請一個帳號Yinqi Culture,歡迎加入,期待透過網路能讓更多人認 識音契。
4.
音契合唱團98年度第三次招生。日期訂於12月27日(日)下午3點,凡18歲以上之基督徒或慕道友,有 合唱經驗,具基本視譜能力者,皆歡迎報名參加,請上音契網站查詢!
5.
音契2010寒假講座-古典聖樂的歷史與美學根基,由張俊彥老師主講。1/17舊約聖經與希伯來傳統- 早期基督教拉丁文聖歌。1/24西方複音音樂的起源、早期彌撒與經文歌2/21宗教改革與教會音樂巴赫 與其聖詠,講座共3場分別在週日下午3點於台北巴赫廳(台北市民權西路53號B1-A)舉行,歡迎蒞臨 。



 


捐贈戶名:財團法人音契文化藝術基金會
郵局劃撥帳號:19577978
銀行帳號:140-150-199345
(第一商業銀行 圓山分行)
出版者/財團法人音契文化藝術基金會
    音契合唱管絃樂團
發行人/潘 冀   總 編/音契行政中心
美編/音契行政中心 電子報/音契行政中心

...............【
欲取消訂閱本報者請來信】...............